做侍妾的日子沒有重華想象的那樣艱難。
周文淵将她扔在了這後院,卻從未有過一次來留宿過。
各院的莺莺燕燕們從最開始的扒門觀望,到送禮試探,到小規模的添堵使絆。終于在再三确定世子爺不會去春香閣留宿之後。春香閣便冷清了下來。
日子仿佛回到了仍在淩府那時候。重華每日只是坐在床邊的椅子上,望着院中的枯枝,桌上攤一本書久久不曾反動一頁,一杯清茶。獨坐一天。
春香閣伺候的丫鬟們最開始以為新進的姨娘總有些獨寵的日子。未必沒抱着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心,只待時機成熟便可一躍成龍。可久了卻發現,雖然賞的東西從未少過。份例的東西也未曾短缺過。可世子爺就是從來也不到春香閣來過夜。
這幾乎難住了所有人。
鏡花水月知道重華的心思,也未曾勸過她。那日刀子就架在東方旭的手指上,重華都為動過一下眉頭。眼神中有着求死的空洞。這樣的人,是勸不得的。
通江王府後院的侍妾确實不少。雖然比不得佳麗三千,但六個人還是有的。加上重華一共七位。或冷豔、或嬌憨、或玲珑、或纖柔,各式各樣。既沒有重複的,也不需要互相攀比。
平日裏,大家都相安無事地各自生活。若世子爺臨幸,便在門口點一盞紅燈籠。
每日都有丫鬟站在門口遙遙地望着,看着點燈的人将燈挂到誰家。
重華支着頭,這場景分外熟悉。啊,看電影的時候有這樣的場景。那是一部小說改編的。裏面就講一盞紅燈籠牽扯到幾個女人的心。
卻沒想到,這個場景,竟然會在這裏再見到。
那是一盞圓圓的燈籠。仿佛是一顆飽滿的漿果。裏面承載着酸甜的汁液,引得蜂蟻們奮不顧身。
“小姐。爺送來了一籠子鹦哥,特意給小姐解悶兒的。”雖然如今的名分是侍妾,可鏡花和水月仍然稱呼重華為小姐。
一個金絲的鳥籠工藝精良。裏面粉黃粉綠粉藍的幾只小鹦鹉。一團一團擠在一起看上去格外的軟嫩。
重華看着那些鳥兒,垂了眼眉。這些鳥,如她一樣。
“挂在外間吧。廊上太冷了。”
鏡花和水月對視一眼,眼中都有着難以言喻的驚喜。世子爺賞下了金銀珠寶無限,可從未見重華動一動眉毛。
如今卻主動關心鳥兒挨不挨凍,看來這次總算是找對了門路。
連忙脆聲應下,将籠子挂在了外間的藤條架上。
一應的食水小碗都是全的。這些鹦哥也不用人碰,全由鏡花水月來照料。
“小姐,今日有些冷了。晚上吃鍋子吧。”水月見重華今日心情不錯。便笑盈盈地問道。
重華看了看外面的積雪,前日下了場雪。這會兒氣溫回升,雪化了确實有點冷。吃火鍋……也可以的。
便點了點頭。
重華住在春香閣,卻從未委屈過自己。想吃什麽就吃什麽。身體是革~命的本錢。總要養好了身體,才有力氣幹其他的事不是麽?
那日開始,重華認真的思量過自己這副小身板究竟能做什麽。肩不能挑手不能扛的,就算是真的逃出去,也只能去大戶人家做侍女。如周文淵所言,想要找到她,簡直太容易了。
可若她有了可以生存的能力,那麽即使出了城,也可以想辦法生活下去。
看了看外面的雪,重華緊了緊身上的披風。
“鏡花。”
鏡花正在外間給鹦哥的食槽加水。聽見重華喚她便趕忙走進來。
“小姐吩咐什麽?”
重華看着鏡花,微微張口卻不知道說出來了鏡花會不會答應她。
鏡花看着重華欲言又止,以為她晚上不想吃火鍋卻不好意思說出來。便微笑道:“若小姐晚上不想吃鍋子,換別的也是來得及準備的。”
這源于重華從不給人添麻煩。即使是晚上凍醒了,重華也輕易不會叫醒守夜的她們去灌湯婆子。
重華搖了搖頭:“不,我想問你,可不可以教我繡花。”
刺繡,是古代女子自小必須學習的。重華這方面實在是欠缺。九年義務教育加上大學四年,從未有過一刻想要學習這種古樸的手藝。如今,這卻是最容易上手的生活技藝。
鏡花對于重華的要求顯然沒想到。愣了幾秒便連忙點頭答應。
“院子裏的青槐手藝極好,晚上便叫了來教小姐繡工。”
對于重華提出這樣的要求,鏡花想的很簡單。漫漫長夜,總要有些事情來打發時間。世子爺不來,小姐也不可能去求世子爺的臨幸。如此,也算是有個事做。不至于太煩悶。
吃過晚飯,果然鏡花帶了一個12歲上下左右的女孩走了進來。
小姑娘可能是剛洗過澡,頭發梳的整整齊齊。青澀的小臉上還帶着淡淡的雀斑。雙手有些扭捏地緊捏着短襖的下擺,有一種說不出的忐忑。
“這是青槐。”鏡花恭敬地對重華禀報。
重華點點頭,擡手招呼青槐走近些。
“我想從最基礎的開始學。太難的先不急。”重華溫聲說道。
青槐頓時漲紅了小臉,連忙點頭:“婢,婢子,婢子定會為夫人效犬馬之勞。”
重華一怔,眨着眼看着眼前目光炯炯的小丫頭。突然,低頭大聲笑了起來。
許久沒有這樣痛快的笑過了。重華只覺得胸口微微的疼。這樣單純的孩子在現代已經不常見了。即使是在古代,院子裏伺候的丫鬟們未嘗沒有各自的心思。這個青槐,倒是有趣。
鏡花和水月在青槐張嘴說出口的時候有那麽一瞬間皺眉。可重華突如其來的爽朗笑聲,卻讓鏡花和水月頓時打消了将青槐攆回去的想法。
別管教不教繡花,至少這個丫頭可以讓小姐開懷一笑。那麽,她就有了存在的價值。
于是,青槐就正式留在了裏屋。每天教重華繡花。從穿針開始教,一針一線地教着。極有耐心地手把手教給重華穿越了千年的古樸工藝。
重華的日子,漸漸充實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