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安十年的新年,幾乎沒幾個人過的舒心的,軒轅靖也不舒心,計劃進行到最後,他的心便吊的越高,蕭錦繡過的不舒心,從軒轅靖那勺子雞湯開始,她的孕吐就開始了。肚子裏的孩子五個月了,蕭錦繡的孕期反應也沒見消退。

劉家和相家過的也不安心,朝裏劉家倒不擔心,自家女兒是皇後了,有太子護着呢,劉家擔心的是邊關,都過去一個多月了,端瑞王爺還沒從邊關啓程,不知道這位王爺心裏到底做的是什麽打算。如果真的要奪位的話,作為後族和太子的母族,劉家很難從軒轅靖和軒轅飒之間找到平衡點。皇帝的外公坐起來很風光的,但是擁立之功也能讓劉家更上一層樓,關鍵是現在軒轅靖和軒轅飒各有優勢,劉家不知道該怎麽站隊,只能先觀望着再說。

相家心裏頭更煩人,作為軒轅朝的大學者,不弄權是必須要樹立的形象,所以這麽多年來,相家更多的是在學術方面出衆,然後利用聯姻來控制一些權利。

改朝換代更是學者表現高風亮節的時候,所以軒轅靖是相家首要選擇,在這個大前提下,再來考慮更大的利益。

可是很明顯,軒轅靖在給太子掃清障礙呢,相家現在根本沒有什麽利益可言,劉芸也不知道劉家是怎麽教導的,一個愚蠢的女人,完全沒有大局觀,太子在他的教導下,只會對相家越來越不滿,還有李家,未來太子妃的娘家,呵呵,太子還沒當上皇帝呢,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,不是瞧不起世家嘛,怎麽跟劉家走近了那麽多。哼,不過就是為了在朝堂的權利中分上一杯羹。

還有劉家,一向是牆頭草,兩面派。對相家示好,對李家态度也不錯。這次軒轅靖和軒轅飒之間大概也打算選擇利益最大化,哼,做夢吧,軒轅靖已經把劉家綁死了他的船上了,這一次劉家不是極盛就是極敗。

相家家主相傑将目前的形式分析的半天,還是決定再看看,相家能走到今天這一步,謹慎是最大的因素。

相家一直沒動作,軒轅靖便一直定不下心來,看樣子,得讓軒轅飒回來主動動作才好呢。可是那樣的話,必定要有一番動亂,亂起來對軒轅靖的形式是不好的,他現在的位置正好,穩定才對他有利。

軒轅靖想了幾天,在初五開筆的時候,立刻下了第二道聖旨,讓端瑞王爺歸朝。

衆人觀望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,等到初十,邊關那邊便遞上了端瑞王爺的折子,據消息,端瑞王爺的人還在邊關沒動身。

折子直接遞給了軒轅靖,軒轅靖看完,臉色便沉了下去,狠狠的将折子,甩給了下面的。

端瑞晚也折子開頭是套話,什麽托皇上的福氣,此次打敗了女真軍,皇上神威,以後女真族絕對不敢再犯邊境了等等。套話結束了,後面的話便不太對勁了,什麽西北大軍和京師軍經歷了戰争,合作融洽,戰後整頓結束,兩軍皆能抵禦女真軍隊,而西北軍離京日久,思家心切,請皇上恩準,能夠讓京師軍暫守邊關,西北軍回家鄉與家人團聚幾日。

折子後面還跟着西北軍和京師軍幾個佐領的簽名,表示同意端瑞王爺的調度。

衆臣子的眼光都變了,這端瑞王爺比他們想象的要厲害的多,連皇上手裏的京師軍隊,他都能說服的了。

這折子怕是西北軍和京師軍都知道內容的,皇上如果不批的話,那就是皇上不仁,皇上要是批準了的話,那麽端瑞王爺帶去了十萬大軍,帶回來的可就是十五萬大軍,而這十五萬大軍,有一半左右都是當初跟着端瑞王爺出生入死過的。這些人回了京城的話……皇城威矣。

可是這折子,皇上又不能不同意,以防軍心有異。

在上位上靜坐了一會,軒轅靖看透了下面人的臉色,招人拟旨,如了端瑞王爺的願。

“皇上,不可啊,這件事還得再行商議才是。”一個禦史大夫出列說道。

“是啊,皇上,不可如此草率行事。”

衆人附和道。

軒轅靖眯了眯眼睛,剛才這些人可還猶猶豫豫不說話,直到有人站出來了,才附和,當他不知道這些人的心思,不過倒是發現了一個人才,這第一個出列的禦史大夫。軒轅靖細細回憶了一下,便記起了此人的經歷,名諱是楚慎,是前朝十二年的探花,先是進了翰林院,先帝駕崩前兩年進了禦史局,沒經過什麽大的波折,所以至今還是個耿直的官員,跟李家走的比較近,但是卻又不依附于李家。是個忠心的人。軒轅靖記下了,這人以後可以重用。

“行了,朕想清楚了,拟旨吧,八百裏加急送過去。”

其實“軒轅飒”這次的動作也有軒轅靖的意思,京師軍是絕對軒轅靖的人,但是西北邊關的人裏卻有軒轅飒的人,既然決定要亂,那麽就趁亂将那些不穩定因素全部給消除了。

京師軍原本受到的就是精銳訓練,此次經歷了戰争,能力更上了一層樓,鎮守邊關也增添了幾分把握,女真族剛剛戰敗,是不會那麽快回來的,就算回來,軒轅飒手裏的兵士也是能用的上。

聖旨去了,正月二十日,軒轅飒帶着西北兵士開拔回京了。

所有人都意識到了,西北軍帶來的必定是一次血雨腥風。

相家知道跟在軒轅飒身後的是西北軍便有了想法,蕭家現在跟相家可是同氣連枝的姻親啊,蕭家在西北軍的影響力不必端瑞王爺差啊。讓蕭家出面跟西北軍聯系的話,相家在暗處幫着,等到一切局勢塵埃落定,相家也可以保全。

相家忠于的是軒轅朝,只要皇帝姓軒轅,人是誰并沒有什麽區別,只可惜軒轅靖在位這些年倒是個明君,否則添上一些留言,再頂着清君側的名頭,更加名正言順一些。不過就算是明君,也擋不住謠言的力量。

相家既然有了這個想法,确定了此行可以利益最大化,便付諸了行動。

相家的人脈很強,等軒轅靖聽到一些流言的時候,那些事情已經傳開了,不過就是一些孝道,奢華什麽的,百姓們懂什麽的,不過是人雲亦雲而已。

聽到一些不好的,便覺得這一整個人不好,軒轅靖雖然心裏有氣,卻也沒太在意,這些小流言,還不足以動搖根本,只要事情過後,好好安撫就行,百姓要的不過就是安逸的生活就是,農民起義也只過不下去,被迫的而已。